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搜索 银行
  • 371阅读
  • 0回复

2011-2012年度第二十届马鞍山市十佳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楼层直达
级别: 论坛版主
    一、割肝救母孝感天下的“最美女儿” ^{0*?,-x  
    杨蓉,女,20岁,马鞍山师专学生,共青团员。她为挽救母亲生命毅然割肝救母的孝行义举感动天下,先后荣获省优秀共青团员和省时代楷模等称号。2012年2月当选“中国好人”。 be_h uZ  
    上初三那年,母亲被查出患有肝硬化。虽经数年保守治疗,但病情越来越重,死神一步步靠近。为挽救病重的母亲,她放弃高考,背起行囊,独自带上母亲去外地四处求医。当得知唯有器官移植才可能治愈后,她不顾母亲和家人的极力劝阻,毅然决定割肝救母!2011年12月23日,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她将自己67%的肝脏移植到了母亲的体内,成功挽救了母亲的生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最美女儿”。杨蓉的事迹被众多媒体广泛宣传报道,面对诸多赞誉,她却淡淡地说:“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事情。因为肝脏可以再生,学业可以重来,但妈妈只有一个。” "d~<{(:N^  
     二、呕心沥血痴心农村教育的耄耋老人 ]c 'EJu  
    叶连平,男,84岁,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中共党员。他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数十年倾心农村教育,先后荣获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6月当选“中国好人”。 AA ~7"2e  
    上世纪60年代下放到和县的他,1978年转为代课教师。他刻苦钻研业务,创造的语文“四步教学法”曾在省内外广泛推广。1991年退休后,凡学校人手紧缺,他总是义务代课,乐此不疲。当发现农村孩子英语学习条件差,从2000年起便坚持无偿为学生补习英语。他自己生活十分节俭,却每年从微薄的退休金里挤出近万元,组织孩子们到省内外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他热心公益事业,为当地百姓修路主动捐款5000元。他还立下遗嘱,“百年”后将遗体捐赠国家。他的事迹广为传颂,香港大学的志愿者曾慕名而来亲身感受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E#tfCM6  
     三、坚守荒山播撒绿色的“当代愚公” Er$&}9G+-  
    易厚掌,男,67岁,含山县陶厂镇西塔村村民,中共党员。他28年坚守荒山,植树造林2600余亩,用汗水和鲜血将五座荒山披上绿装。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全国和省、市绿化标兵等荣誉称号。2012年5月当选“中国好人”。 ouoIbA9X  
    1985年春,他与村里签订承包荒山造林合同后,变卖家产,带领家人走上了漫长的拓荒造林之路。至1995年,已将20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然而,1996年的一场大火将其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但绿化荒山痴心不改。几天后,他又带领全家人上山开始了“二次创业”。这期间,他忍受着母亲、妻子先后劳累去世以及自己因故致全身82%重度烫伤等一系列灾难和伤痛,执著地继续前行,使荒凉的山丘再次变得勃勃生机、绿色盎然。他说这满山的绿色是自己一生最大的追求,也是留给子孙后代无尽的希望。他被当地群众誉为现实版的“当代愚公”。 fwzyCbks  
     四、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救火英雄  ('BB9#\t  
    陶建业,男,38岁,博望区新市镇临川村村民。在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帮助素不相识的村民家救火而身负重伤。2012年1月当选“中国好人”,同年11月荣获省第九届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 g26_#4 P  
    2011年12月4日凌晨4时许,还在睡梦中的陶建业接到电话得知邻近村庄失火的消息后,火速赶到两公里以外的火灾现场,在率先冲进已成火海的村民家救出被困人员后,为防止火势蔓延,他不顾个人安危,快速爬上已经被大火吞噬的楼房,再度冲进熊熊烈火。40多位村民在他的行动感染号召下,也参与到救火中来,有效地阻止了火魔的肆虐,为专业消防人员成功救火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由于体力透支过度,他一脚踩空,从三楼摔到一楼,当场昏迷,造成左大腿骨折、右胳膊骨损、腹腔内淤血,身负重伤。2011年6月至8月间,他还曾两次帮助村民奋力扑救大火,事后悄然离去。 x N>\t& c  
     五、用稚嫩双肩勇挑家庭重担的美德少年 }z\t}lven  
    郑碧峰,男,17岁,市第22中学学生,共青团员。7岁时,由于母亲的患病和父亲的遗弃,他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独自抚养照料双目失明的妈妈十余载,唱响了一曲孝心大爱、自强不息的命运之歌。2012年4月当选“中国好人”。 rAW7Zp~KK  
    三岁那年,母亲突患大动脉炎,面部肌肉瘫痪,眼部血管萎缩,双目失明。父亲数年后将母子二人无情抛弃。年仅七岁的他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洗衣做饭、担水种菜……抚养并精心照料着可怜的母亲。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基本靠好心人施舍来维持,甚至有时还领着母亲跪街乞讨。十年来,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艰辛不但没有将他摧垮,反而使其变得成熟、坚强。繁重、劳累的家务也丝毫没有影响他来之不易的学业,在校读书他异常勤奋刻苦,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如今,考上高中的他又背着母亲从含山县农村来到市区。他说:“母亲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将来还要背着母亲去大学。” R\5fl[  
     六、心系居民奉献他人的社区带头人 QFhyidm=]  
    潘策香,女,62岁,和县历阳镇华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她30多年默默奉献社区,无怨无悔,把一个默默无闻的社区变成了拥有80多个县级以上桂冠的“明星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省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称号。2012年11月当选“中国好人”。 u| "YS-dH  
    她心系群众,想方设法,通过劳务介绍、协助办理证照、协调办理小额贷款等,帮助社区下岗职工、贫困户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她多方协调,先后筹资120余万元,疏通下水、修建路面、安装路灯,实现街巷保洁全天候。她注重文化建设,在社区开设阅览室、棋牌室,成立各类兴趣小组,组建夕阳红和青年业余文艺队,常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她组建社区治安巡逻队,坚持带队夜巡,有效维护了社区治安秩序。她注重基层党建,以身作则,将社区党总支打造成了名符其实的“优秀基层党组织”。 Td7Q%7p:  
     七、讲残障儿培养成特奥冠军的坚强母亲 N~`r;E  
    袁锋,女,52岁,机关干部,中共党员。她27年不离不弃,以柔情和艰辛呵护、培育着当年被医生断言活不到十岁的残障儿子,创造出人间奇迹,彰显了母爱的光辉。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2008感动奥运十大郁金香女性人物和省首届“十大杰出母亲”等称号。 F/tRyq`D  
    儿子周游先天智障,体貌异常,生活不能自理。有人劝她放弃,她却发誓要让他像正常孩子一样好好地活着。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教他识字读书,学会生活自理。儿子喜欢体育运动,她积极引导,倾力创造条件,并坚持陪练,多次晕倒在地,自己患下严重疾病。多年的心血终于喜结硕果:儿子在全国比赛中先后获得八枚金牌、四枚银牌,并代表国家队在2007年特奥会中一举夺得举重运动60公斤级的三枚金牌。央视《半边天》栏目曾先后两次走近她采访报道,《讲述》栏目也专题报道了周游不平凡的成长、成才经历。 Sa.nUj{M=  
     八、三十年甘与苦脏累为伴的环卫工人 Zg4wd/y?  
    刘明荣,男,49岁,市环卫处疏通班班长。他不怕苦不怕累,长年坚持奋战在环卫工作第一线,先后荣获中国“环境卫生行业优秀人物”、省劳动模范和市创模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gwg~4:W  
    1995年,市环卫处成立化粪池疏通队,他自告奋勇当上“淘粪工”,一干就是近30年。他以身作则,重活累活抢着干,经常带病坚守岗位。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他钻入下水道用手去抠结了块的油污。夏天,热浪滚滚、暑气逼人,他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沼气、臭气、毒气和玻璃碴等危险,跳进化粪池,挥汗如雨。他是一个“大忙人”,一年四季奔波于大街小巷,甚至大年三十晚上还要放弃与家人团聚,冒着严寒上门为求助对象疏通下水管道。近年来,他带领同事们年平均清理化粪池400座、窨井1800多座,疏通下水管道近万米,及时排解了市民的烦忧,保障着城市环境卫生。 l$l6,OzS@  
     九、用爱心打造文明风景线的好的哥 .Q@]+&`|}i  
    任连社,男,56岁,市太白出租车公司驾驶员。他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用真情和诚信在迎来送往中播洒爱心、传递温暖,不断打造文明城市的靓丽风景。先后获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市十佳出租车驾驶员等称号。 &pz`gna  
    他从业16年安全行车百万公里,热情服务零投诉,义务献血2500毫升,坚持爱心送考11年。2007年高考期间,为帮助一名因气胸住院治疗的考生,他不辞劳苦每天四趟往返接送,成为安徽爱心送考马鞍山第一人,央视一套曾对此专题报道。2009年10月的一天晚上,313省道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途经事发地段的任连社挺身而出,与他人一同将生命垂危的伤者火速送往医院救治。2011年,为抢救17岁断指少年,他与队友上演了“芜湖-马鞍山-南京”的爱心大接力,及时把握了断指再植的黄金6小时,使患者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7OXRR)]V  
     十、带领职工艰苦创业的民营企业家 3]'h(C  
    卞鞍生,男,53岁,市联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使濒临倒闭企业起死回生,成为享誉一方的利税大户。先后获得全国交运系统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全民创业十大新闻人物、市首届年度十大经济人物等称号。 + <w6sPm  
    1997年,他临危受命,接手濒临倒闭企业。他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带领职工顽强拼搏,将一个产值不到20万且负债累累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以路运、水运、客运、航运为主,集仓储、汽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旅游服务、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企业。近年来,公司每年以产值超千万的速度跨越发展,目前产值已达1.6亿元,纳税逾1000万元。公司先后荣获全市民营企业百强企业、省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称号,连续两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 !&@t  
     十一、悉心照料三位重病亲人十六载的普通农妇 4-'0# a  
    张保梅,女,42岁,含山县仙踪镇小朱村村民。她用真情和心血守候三位患病亲人,16年不离不弃,演绎出感人至深的大爱传奇。2012年7月当选“中国好人”。 =Bh,>Kg  
    1996年,丈夫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她带着丈夫寻医问药,踏遍千山万水,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债台高筑。然而,祸不单行,女儿因癫痫病卧床不起,叔叔又患上帕金森症。所有的重担和痛苦顷刻间全部压在了张保梅一人身上。可朴实贤惠的她没有怨言,没有放弃,只有默默地承受。她常年守候在三个病人身旁,悉心照料病人成了她生活的全部,16年间甚至都没回过娘家一次。为给亲人治病,如今已欠下十余万元的债务,目前每月仍有1000多元的医药费需要支出。面对艰难困苦,这个柔弱善良的好妻子、好母亲、好侄女却乐观坚强,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她说:“再苦再难,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只要努力,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5t_}d|3C=  
     十二、热心志愿真诚奉献的白衣天使 -\ew,y  
    王健,男,37岁,市人民医院医生,中共党员。他热心志愿服务,爱洒雪域高原,先后荣获全市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志愿者、“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h.- o$+Sa  
    2008年,他筹建市立医疗集团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先后组织开展了“天使到我家”、“志愿者在医院”、“临终关怀”、“扶贫济困、帮孤助残”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达60730小时,其中他个人达5200小时。多年来,他服务患者始终靠前,扶贫济困从不懈怠,送医下乡身先士卒,服务队先后荣获“安徽省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奖、“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典型等称号。2012年4月,他带领市立医疗集团医疗队,克服高原缺氧、严寒、干燥及缺水、停电等困难,在海拔4300米的雪域高原援藏服务8个月,下乡巡诊,送医送药,向当地医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深受当地卫生部门和牧民的好评。 #Ak9f-pf  
     十三、从“编外徒弟”到“首席技师”的优秀教师 |r+hj<K  
    孙五一,男,50岁,皖江职教中心教师。他勇于挑战自我,跨专业刻苦学习实践,实现了从专业技术门外汉到首席技师的华丽转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市教育系统道德模范等称号。 c1*^ \   
    化学专业毕业的他1995年起承担学校汽车专业理论课教学及实训指导任务。为尽快适应工作上的“转型”,他立即拜师学艺,递扳手、拧螺丝,比正式的徒弟干得还认真。师傅事后才知道这位“编外徒弟”居然是一名文质彬彬的老师。他整日泡在车间,10年间将机修、喷漆、电工、钣金干了个遍,“孙老师”变成了“孙师傅”。多年来,他不仅培养出数以百计的汽修技术骨干,自己还在全国专业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并连续两届当选“马鞍山市首席技师”。他还多次承担省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其主编的《汽车车身检测与校正》等三本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kH}'igq  
     十四、诚实守信创新奉献的践行者 YCzH@94QeV  
    华云梅,女,40岁,马鞍山供电公司职工。20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她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价值观,先后荣获华东电力“风采女性”、省劳动模范、省电力公司服务之星、“五一巾帼标兵”和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1年2月当选“中国好人”。 ~\u>jel  
    她坚持诚信服务,打造电能表校验示范岗,架设了客户和公司之间的“连心桥”。她诚信立岗,创新开展“流动营业厅”系列活动,引领团队不断提升服务技能和形象,带领的两个班组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巾帼文明示范岗”,省电力公司“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优秀班组,市“模范班组”、“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称号。她诚信为企,倾心为企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被誉为“金牌教练”。她诚信处世,热心公益事业,长期捐助五名特困学生,为社会福利机构、重灾区、社会弱势群体、贫困学子累计捐款捐物近10万元。 J]48th0,  
     十五、诚信立业善行致远的创业之星 ~G^+.>j  
    秦德根,男,50岁,市采石太白楼食品厂厂长,中共党员。他困难面前不低头,下岗开辟创业路,诚信经营讲道德,被雨山区授予“十佳道德之星”、“十佳创业模范”等称号。 k#mL4$]V5N  
    上世纪90年代从原采石茶干厂下岗后,他面对生活压力和家庭责任,毅然决定重操旧业。他白手起家,和其他下岗同事用四处筹集的微薄资金办起了茶干生产小作坊,并确立了“讲人品、讲诚信、讲守法,讲道德”生产经营准则。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昔日的小作坊现已发展成为产值过百万的企业,并独创“太白楼”品牌,产品畅销省内外。他不忘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先后安置数十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他关心职工生活,让所有员工及其子女享受免费午餐。汶川地震后,他捐赠价值数万元的食品第一时间运往灾区。近年来,在各类社会捐助和帮扶困难群体中积极奉献爱心,捐赠现金和物品价值达10余万元。 L!ms{0rJ  
0BjP|API  
来源:马鞍山日报 LT,zk)5  
7(LB}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