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搜索 银行
  • 1415阅读
  • 0回复

鲁迅文学奖作品涉嫌抄袭

楼层直达
级别: 侠客
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谭旭东如往常一样,早起,刷微博。私人回忆、公共关怀、人生感思,一般情况下,谭旭东每日微博之旅,都以这种秩序启程。  谭旭东已经发了一万七千多微博,拥有一万六千多粉丝。他的微博认证资料显示其身份为儿童文学作家。个人签名:“创作、批评;教书、育人!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2\xw2VQ@P  
 .U1wVIM  
  然而此时,网上的一则微博打破了他日常的平静——《收获》杂志执行总编程永新在微博上称,《文学报》爆料谭旭东获得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的《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涉嫌抄袭。 4E$MhP  
1h,iWHC  
  C06-C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eADCT  
nS+Rbhs  
  涉嫌抄袭者是谁? VBhUh~:Om  
+,Eam6g{  
  谭旭东:生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博士学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目前中国最活跃的新锐批评家和青年儿童文学学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现在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任教,工作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已出版童诗集、新诗集《母亲与孩子的歌》《夏天的水果梦》《生命的歌哭》等8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寻找批评的空间》和《文学批评之维》等8部。主编、翻译童书“成长的书香”系列、“为我的宝贝大声读”系列和《鸟儿们的小吃店》等近200部。  384n1?  
yM_/_V|G  
  涉嫌抄袭作品是哪部?  TGCB=e  
yaUtDC.|  
  《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文学理论评论)。2010年获第五届(2007-2009)鲁迅文学奖。 vm [lMx  
z0 "DbZ;d  
  惊雷:《文学报》刊文直指抄袭 \]X.f&u  
#ArrQeO 5_  
  主编陈歆耕:柯棣祖一文系自由投稿 QS#@xhH  
HbTVuf o  
  13点42分,《收获》杂志执行总编程永新,发微博说,“今天出版的《文学报》刊登了柯棣祖的文章《如此狂抄,枉获鲁奖》,文章指出:获得2010年鲁迅文学奖的所谓文学评论专著《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居然是一部七拼八凑的抄袭之作;全书33万字之中竟有70%也即23万字是抄来的!虽说这个奖早在我心目中死去了,但我还是被雷倒了!” `ecseBn3d  
s(,S~  
  《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正是谭旭东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当时的获奖评语为:“思考和探讨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面临的艺术困境和艺术可能性,是在特定领域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作品视野新颖,论点明确,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学术启发意义。” x YS81  
"hIYf7r##  
  鲁奖,狂抄,极具眼球效应,转发评论者迅速增加,崔卫平、陈村、盛可以等微博名人也介入了转发评论之列。 g4?2'G5m?  
1T^WMn:U  
  谭旭东蒙住了。 |XyX%5p*  
%>|FJ  
  《文学报》创刊于1981年4月,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和出版,属于文学类专业报纸。发行全国及海外数十个国家、地区。批评谭著的文章,刊于《文学报》第十八版的“新批评”栏目,作者署名柯棣祖,并注明为北京联合大学“文学奖与当代文学研究”课题组成员,“文责自负”。 ptCF))Zm'  
2#wnJdr6E  
  “新批评”是《文学报》于2011年6月新创的栏目,编者倡导真诚、善意和锐利的批评风格,旨在调整并建立起一个好的批评生态,使文学批评摆脱官本位、钱本位和权威本位的束缚,同时培养一些文学批评的后备军。 c{q+h V=  
M 8},RR@{  
  栏目主持人韩石山表示,自己并未读过谭著,当时编辑将文章发给他看,他认为文章以数据与统计说话,所指的问题,值得关注反思,所以对文章的刊发没有表示疑义。至于文章是如何到达编辑部的,韩石山表示自己只负责审稿,详情并不清楚。 o[C^z7WG0  
U8_{MY-9}  
  据《文学报》主编陈歆耕介绍,柯棣祖一文,系邮箱自由投稿,该报编辑部看到文章之后,认为其批评尺度很大,有理有据,并且文中披露的问题,也比较值得关注,经过研讨之后决定刊登文章。 {cK<iQJ  
)V1XL   
  陈歆耕自己并没有仔细读过谭著,他委托编辑仔细阅读刊于作协网上的电子版,并与作者进行过邮件沟通,希望其表明文责自负。得到确认后,文章刊出,文末注明文责自负。 wkg4I.  
-gn0@hS0  
  狂砍:谭著33万字有23万非原创 <A3%1 82  
g"-j/ c   
  柯棣祖:统计抄袭程度惊出一身冷汗 {oQs*`=l>  
Jh"[ug  
  柯文近四千字,附有一张统计表。文章以寻找谭著开始,柯棣祖说自己跑遍各大图书馆,未觅其影,最后从谭著出版方购得此书,且从出版社了解到,此书为自费印刷,印数不多,由作者自产自销。 fc#9e9R  
)nN!% |J  
  得书之后,柯棣祖对书上所印作者简介进行核实,发现简介中说谭旭东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这两处涉嫌造假。 +){^HC\7h  
j<AOC?  
  至于谭著内容,柯棣祖写道:“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而且被吓得心惊肉跳。”据柯棣祖统计,谭著33万字之中竟有70%也即23万字是抄来的,他用统计表,把谭著中存在抄的书页,以及抄的程度,予以注明。 JPI%{@Qc^  
LjZlKB5C  
  柯棣祖对谭著的写作手法也进行了分析,认为谭著主要是通过拼凑他人的文字、观点、材料,主要手段是:张三怎么说,李四又怎么说,王五认为,赵六指出,然后作一概括,或抄完了事,所抄对象主要是国外学者,并指出这是抄袭者的惯用伎俩。 ETDWG_H |  
!I7$e&Uz@  
  如此专著焉能体现其“专”?原创性何在?学理性何在?学术规范何在?自我劳动又何在?成串问号之后,柯棣祖认为谭著质量之差,枉获鲁奖,“我们实在欲哭无泪——为被用鲁迅先生名字冠名的鲁迅文学奖伤心”。 z'L0YqXG/  
*|rdR2R!  
  2010年谭旭东获得鲁奖,《文学报》对此有过采访报道。主编陈歆耕表示,彼时普遍认为鲁奖作品,理所当然是达到一定标准的作品,所以对其质量并无怀疑,以常规操作,邀请谭旭东谈创作过程及体会。现在刊出的柯文,是批评报道。从文学评论的角度而言,对于同一个作品,在不同的时段内产生不同的评价,属正常评论。 *C*J1JYp+  
pW]j.JM  
  陈歆耕强调,柯文的立场,不是《文学报》的立场,《文学报》只是为批评者提供言说平台,“只要是学术层面的讨论,都可以摊开来说”。 % km <+F=~  
/T _M't@j  
  反击:导师专家责编评委,四道防护 J0sD?V|{1~  
{vu\qXmMv  
  谭旭东:最后认定我抄袭,我也不怕 x@#>l8k?  
;&d#)&O"e  
  《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真的是自费出版,自产自销的吗? ]\yIHdcDi  
!HTOE@  
  黑龙江少儿出版社副社长张立新,当时是此书的责编,他表示,柯文对谭著出版判断有误,此书是正规出版,因为是学术专著,故而印数较少。当时出版社讨论认为谭著极具价值,还将此书当做“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献礼”之作,书上也印有“献礼”相关信息。为满足有些地方的图书馆馆配,最近此书又加印了四千多册。 ?:R]p2ID  
<\229  
  当年,谭著正是由黑龙江少儿出版社送报鲁迅文学奖。获奖后,作者谭旭东在每一篇感谢文章中,都向出版社和责编张立新致谢。 t{})6  
J""Cgf  
  谭旭东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中,承认自己的身份简介有所不实,自己以后不会再这样描述自己,“但出书时介绍作者,为了显示其分量,不都有类似的做法吗?就当是我虚荣心强吧,我接受批评”。 k1Y\g'1  
"P! .5B  
  至于抄袭拼凑,谭旭东再三予以否认,他告诉记者,此书为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书,于2009年上半年交给黑龙江少儿社出版,“我承认,我串联了他人的观点,但我都有指明观点的主人为何人,要说我抄袭,我认为这是诬陷,我书中每一处引文,都有注明来自何处。” f) sy-o!  
>.<VD7p  
  记者在中国作协网上找到了谭著的电子版,确实如柯文所言,谭著中“他说,他认为,他还认为”极多,也如谭旭东所言,书中基本指明了观点出处。 f+e"`80$*C  
}dc0ZRKgx  
  至于柯文所质疑的专著之原创性,谭旭东说看看鲁奖获奖评语即知,“我把儿童文学置于时代背景和文化走势中,来考察、判断、研究、解读,这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我的作品真如柯棣祖所指出的那么粗制滥造,鲁奖文学理论的评委们难道会看不出吗?” >}SEU-7&\  
\h ~_<)  
  柯文之于谭旭东,似于无声处听惊雷,“现在柯文对我的指责,最多说我是过度引用,至于抄袭,我绝不会承认。即便,最后大家都认定我是抄袭,我也不怕,至少,我有四道防线。” jg$qp%7i%  
!)a_@d.;i  
  谭旭东所指的四道防线是,第一,是博士论文导师;第二,博士学位,经过专家匿名评审,匿名评审通过后,参加正式答辩的,有五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第三,博士论文修改充实后出版时,经过了责任编辑的审读的。第四,参加鲁迅文学奖,有初评十五位专家,终评有十一位专家。 :WB uU  
 y|LHnNQ  
  崩溃:“没权没势,这是陷害” %&L1 3:  
-2.7Z`*(  
  当年评委:颁奖给谭意在扶持儿童文学 BJ UG<k  
{B+}LL!  
  国内著名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王泉根,是谭旭东当年的博士生导师。他拒绝在此事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说自己很忙,没有空也不想关注这一事情。记者邀请他评价谭旭东的学术品质,他以身体不适为由,委婉拒绝。 2 ZK]}&yC  
LOUP  
  谭旭东透露说,自己与导师王泉根之间有些龃龉,在学术层面也有过互相批评,所以,王泉根拒绝评价,他认为情有可原。 0|e[o"  
')jItje|  
  时任谭旭东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曹文轩表示,他没有看过《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光就当时谭旭东的博士论文而言,答辩委员会并没发现有抄袭嫌疑。至于论文品质,曹文轩不想发表评论。 IO)Y0J>x  
LL<xygd  
  2010年,谭旭东获得鲁奖,他收到的第一个祝贺信息,来自高洪波。在接受记者的第一次采访时,高洪波表示自己没有看到柯文,不能对此事有所评价。 .`D'eS6b  
yY VR]HH  
  当时得知谭旭东的儿童文学理论作品获奖,高洪波很高兴,虽然没有读过谭旭东的作品,但仅从题目来看,他认为该书选题值得关注,很前卫,认为这是儿童文学界的骄傲。至于具体的学术创新和价值,高洪波强调,应该相信鲁奖评委们的评论视野与学养。 M`Y^hDl6  
e#[Klh$]EW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义勤,为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类的终评评委,他告诉记者,当年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类书籍的竞争很激烈,共有20部作品入围,“多年来,鲁奖从未颁给儿童文学理论作品,评委们看重谭旭东这部儿童文学理论作品,多少含有这个因素”。 _c-3eQ1  
O:?3B!wF  
  吴义勤表示,儿童文学批评,在中国较为薄弱,把鲁奖颁给谭著,含有扶持之意。至于谭著的学术内容及品质,几年过去,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毕竟我们评委当时要看那么多作品,现在回忆,很模糊了。” Zc7;&cz  
.IW`?9O$E  
  7月7日,谭旭东告诉记者,他接到匿名电话,强力要求他不要回应柯棣祖一文,“这让我愤怒,我偏要争个说法。你知道吗,2010年去领奖,现场按身份排座,我和记者们坐在最后一排,旁边是一同获奖的东莞打工作家王十月。在获奖者中,我最没权没势。我觉得,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陷害。”  /  
xpdpD  
  淡漠:研究界拒绝评论 TgkVd]4%  
<8WFaP3,  
  不透露姓名者:是否正常有待反思 xs= ~N  
yTZev|ej@  
  沪上儿童文学研究者刘绪源,看到柯文后认为,“它似应属于学术质量不高,有拼凑之嫌,缺乏自己独立的学术观点。看来是不谙学术规范,缺少起码的学术训练。”刘绪源表示并没有看过谭著。 4  OPY  
}nrjA0WN  
  记者随后致电儿童文学研究界几位著名学者,他们接连拒绝评论谭著,理由是没有看过作品。 xQsxc  
Nbl&al@"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身份的学者说:“柯棣祖一文,兴师问罪的意味很浓,有些用词过火,我们可以说谭旭东的作品引用过度,原创性成分不够,但不能直接判断其狂抄。这是否属于正常的文学批评,有待反思。” DI\=udN  
Ph3;;,v '  
  记者在知网上检索发现,讨论谭著《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只有一篇论文《从消解走向重构——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突围》,刊于2011年6月的《南方文坛》,署名周国清、莫峥,作者供职河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该论文也曾刊于2011年9月的《书屋》杂志。 Xs2}n^#i  
[c{\el9H  
  周国清、莫峥的论文,对谭著评价甚高,认为谭著“视野开阔,立论有力,思路严谨,站在儿童文化和文化诗学的层面,以童年的历史构建和童年文化的生成作为开掘点……明确提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重建儿童文学世界……” bZxN]6_  
`n&:\Ib  
  一部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理论作品,在其专业学术圈内,为何如此冷门?唯一的赞美之声,还是来自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之外。 U9oUY> 9  
]-gyXE1.r  
  谭旭东解释说,自己的作品,是跨专业的,在电子媒体时代观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还借鉴了国外的文化批评的方法,书以少量印数出版之后,他并没有赠送给儿童文学圈内人士。 --$* q"  
D:T]$<=9  
  “这也许正是他们反应冷淡的原因。我对儿童文学理论有过很多尖锐的批评,我曾说,现在的现实是原创性话语缺席,视野狭隘,精神萎缩。国内的学术圈就是这样,你说了真话批评,人家就不理你。现在出现了柯棣祖这样的文章,我认为是有人故意泄愤陷害。” D4VDWv  
o/N!l]r  
  追踪:柯棣祖是谁? 8c5YX  
wI@87&  
  记者:联系作者无回应 P j   
atyvo0fNd  
  那么,这个注明是北京联合大学“文学奖与当代文学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柯棣祖,究竟是谁?  sS-dHa  
8}|et~7!  
  北京联合大学由在京各大学的分校组成,记者调查发现,该校并没有公布“文学奖与当代文学”这一课题,也没有名为柯棣祖的教师,此名系笔名,似“课题组”谐音。 x9YQd69  
TIGtX]`  
  与《文学报》主编陈歆耕沟通之后,陈歆耕为记者提供了柯文的稿费接收地址与接收人姓名。经网上查询发现,该地址实为北京市一家图文制作中心,接收人即该中心的经理。记者联系上该经理,问及柯文,对方再无回应。 A.>mk598  
kY)Vr3uGA  
  陈歆耕推测说,“可能作者怕得罪人藏在后面”,既是如此,柯棣祖如何实践其“文责自负”的声明?陈歆耕表示《文学报》会专门赴京调查作者相关情况。至于谭著的学术品质,陈歆耕认为,应该有第三方专业机构介入调查审核。 !|[rh,e]  
</[.1&S+\  
  谭旭东答应读初中的女儿,一放假,就去贵州游玩,2012年7月8日启程,他并未因此事取消行程,他说女儿让他感到内心温暖充实,他自己研究童话,也正是在女儿出生之后。离京赴黔前,他在科学网上发布了一篇回应质疑文章,文中含有以下内容: {lf{0c$X.  
wQSan&81Q  
  “2010年10月我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到今天,差不多三年了,为何此时才跳出来批我?” T.da!!'B f  
%7ngAIg  
  “我在耐心等待造谣诽谤者站出来,站出来,公开道个歉,我可以原谅你!不站出来,大家不会再信任你!我以生命担保,绝不会饶过你!神圣的法律和公正的媒体力量,还有广大支持我的青年的儿童文学及其他有正义感、有辨别力的人不会原谅你!” @j\:K<sk  
wtS*-;W  
  “《文学报》和“柯棣祖”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对我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王泉根教授,对我深爱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对我的论文的诸位匿名评审专家、对博士论文答辩委员的曹文轩、樊发稼、汤锐、刘勇和蒋原伦等诸位先生的侮辱。是对黑龙江少儿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张立新和黑龙江少儿出版社的侵犯。是对鲁迅文学奖初评委员会何向阳、陈晓明、王彬、王光明、冯宪光、李舫等十五位专家的侮辱。是对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终评委员会王巨才、何向阳、何开四等十一位专家的侮辱。我想,当我诉诸法律时,造谣诽谤者必将付出代价!也承担不了这个后果!” 0:V /z3?  
$cSUB  
  “我敢于承认自己虚荣,承认自己平庸,但不能承认自己抄袭!” ~P|;Y<?3  
]$/oSa/  
  ——谭旭东回应“抄袭”指责 OHndZ$'fI  
D7hTn@I  
\]> YLyG  
新京报 VM$n|[C~  
FCt<h/  
HPphTu}`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