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搜索 银行
  • 893阅读
  • 0回复

职场“橡皮人” 我的梦想不开花(2)

楼层直达
级别: 论坛版主
  可是,这样的平衡是稳固的吗?万一被打破,“橡皮人”受得了打击吗?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来访者,40多岁了的男人,自己觉得在那家公司里,算不上劳动模范,也绝对不是落后分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然而,不可思议的事却在他身上发生了,让他非常愤怒!原来,去年年底,他被借到外地分公司一个月,部门里照例在年底评选先进,同时还必须要评出一个“不合格”员工,由大家无记名投票——由于他不在场,就被“推举”成“不合格”!
  
  奖金被扣是小事,关键是,他觉得有两个同事表现比他糟糕,还出过大的纰漏;另外,他也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履历上有这样一个“污点”。去问部门经理,部门经理一口咬定是民主投票;去找人力资源经理谈,说两个星期给他答复,却迟迟没有回音。
  
  他的生活大受影响:无法在那样的团队里上班,在家也闷闷不乐,想到自己的冤屈,吃饭睡觉都不香。他对咨询师说,要是人力资源部不给予一个正当的答复,他就要在公司内外狂贴“大字报”!
  
  我在询问中发现,此君是一个典型的“橡皮人”,从没犯过什么大错误,工作都在做,只是不那么积极,没落在最后也从没争过先;在人际关系上,有点自恃为“老员工”,不太把部门经理放在眼里,经理对他有“指挥不动”的感觉。实际上,年终考评虽是所谓“民主投票”,其实也反映了经理的意思。虽说人力资源部承诺去调查,可调查的结果会有利于他吗?我让他自己琢磨一下。他自己也觉得,就算调查了,部门同事肯定一口咬定是“民主评议”的结果,程序是公正的。
  
  显然,这是一个“橡皮人”被边缘化、被排挤的故事。他的处境很被动,要走出困境,必须要挑战过去的“橡皮”思维模式。
  
  首先,咨询师跟他一起讨论,帮他寻找解决办法。他发现,如果带着情绪、采取极端方法来表达不满,公司所有人都会认为他不对——“本分”了那么多年,突然疯狂爆发,道理上还站不住脚,对他自己当然不利。其次,积极解决问题,人力资源部不来找自己,自己可以去找他们啊,好好谈谈。第三,打破他一贯遵守的“等级观念”——万一人力资源部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去找总经理,当然着眼点要更高:不仅针对自身的不公正待遇,还要从完善公司考核制度的角度提建议。种种方案,让我看到了他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我想,他已经不甘于再做一个“橡皮人”。
  
  越级上诉
  
  葡萄架(通信业)
  
  很多年前,我不谙世事,无意间得罪了顶头上司马森,职场噩梦就此开始。
  
  当时系统内就我分管的工作举办培训活动,理所应当我参加,马森却不通知我,安排不相关的人去了。召开公司专业会议时,我负责的项目要进行汇报发言,材料安排我写,会开过,我才知道,马森找了根本没参与该项目的同事汇报。
  
  我曾试图与马森沟通,马森不停地跟我打马虎眼,直说我多心了,这些安排只是为了照顾新婚的我。
  
  就这样被马森晾在了一边,一晾就是两年。这期间马森一直在培养能接手我工作的人。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却没有任何办法——我舍不得好不容易得到的这个正式编制,考虑再三,放弃了离职的想法。
  
  那段日子,我表面坦然,佯装坚强,对同事投来的同情目光和欲言又止的表情,用微笑抵挡。对工作,我努力平息自己内心的渴望,马森不安排任务,我就自得其乐地上上网,看看报,打打电话……人越来越麻木,公司的任何活动都激不起我的兴趣。以前,每当看到受表彰的红头文件,总会羡慕不已,希望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也能印在上面。那段日子看到这些,我轻笑,心中泛不起一丝涟漪。
  
  在公司里,我像只温顺的小绵羊,回到家脾气却异常暴躁,无来由地生气发火,老公常常不解地看着我:这是我以前认识的你吗?
  
  如果不是偶然接到同学的电话,或许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学在电话里说:同一岗位上的工作,绝对不能超过5年。你为什么不直接找主管领导试试换岗呢,你对工作一直很有想法,我就不信你甘心一辈子这样。
  
  是啊,虽说我没啥远大目标,但从前的我对工作也算有激情,工作确实能让我满足,带给我快乐。
  
  思忖良久,我鼓起勇气,第一次越过顶头上司马森,直接来到总经理办公室。
  
  你们知道总经理第一句话说什么吗?他说:“你为什么不早点来找我呢?”
  
  我调换了部门,马森也无可奈何。从此,天空变得湛蓝,早上不用闹铃我也能主动起床,繁忙的工作反而让我充满激情。
  
  回想那段难熬的日子:天是灰蒙蒙的,觉是睡不够的,那些自我安慰的话,也全是自欺欺人的。
  
  挑动年轻人“互斗”
  
  金桂(职员)
  
  前两天,看了一场电影,名叫《歼十出击》,讲的是空军的一个年轻的副师长原以为自己在干部调整中,一定会扶正,但没想到上级派来了一个新师长,让他的升职计划成了泡影。他非常不服,因为训练问题,和新师长争执不断,偏巧,新师长也很有个性,对他没有半点迁就,两个年轻气盛的人竞争得不亦乐乎。就是在这种激烈的较量中,新师长有了对手,副师长有了目标,两个年轻人在互相刺激中,都有了进步。后来组建新师,副师长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师长。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们单位的一些往事。
  
  小张刚到公司的时候一腔热情,总爱提一些建议,科长明知他的想法异想天开不可行,还表扬他,我们都有意见。科长说:“能提出建议,说明他动脑子了,你们越气不过,我越抬举他。”后来,我们逐渐明白了科长的苦心:他是用小张身上的冲劲,来搅动我们办公室的一潭死水。第二年,科长又要了一个大学生小王。两个青年产生了一些矛盾,我们都觉得应该给他们和和稀泥。可科长却时不时地火上加油,我们都觉得科长不地道。后来,小张当了副科长,挤兑小王,科长又骂小王不争气:一样上大学,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小王被骂急了,工作上总是憋着一股劲。小张面对小王这个强劲的对手,也格外留神。两个人在较量中,都使出了十二分的劲头。科长乐了,他说:“一个办公室不怕竞争,不怕有矛盾,就怕一潭死水。如果员工全是蒸不烂、煮不熟的主儿,这个办公室就死定了。”
  
  后来,小张当了高管,小王当了经营科长,两个对手却一起感谢他们的老科长。如果当初科长一团和气地抹稀泥,小张和小王就没有了较劲的氛围。较劲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小张的成功刺激了小王,小王的聪明又制约着小张,两个人一起使劲,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开发。
  
  用竞争意识,刺激员工的进取心,良性竞争启动良性循环,于企业、于个人都有利。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